不知道大家追劇時,有沒有發現韓國古裝劇的君主都姓李?例如《王后傘下》李浩、《衣袖紅鑲邊》李祘、《紅丹心》李泰、《戀慕》李垣⋯⋯為什麼韓國的古裝劇,時代背景大多集中在「李氏朝鮮時代」呢?其實這是有原因的!近年來許多韓國古裝劇也經常在中韓兩派人馬掀起論戰,沒想到兩者之間在歷史上,似乎真有一些關聯!趕快一起往下了解看看吧!
從《王后傘下》、《衣袖紅鑲邊》古裝劇看韓國歷史:「李氏朝鮮時代」緣起
1、李成桂「威化島回軍」
「威化島回軍」是高麗王朝末,由李成桂發起的一場軍事政變,當時朱元璋企圖佔領高麗管轄之地,高麗便派李成桂出兵征討,然而因為正值梅雨季導致士兵難以前行,李成桂便要求撤軍,卻被朝廷拒絕,於是他就回軍西京發動政變。威化島回軍後,李成桂獨攬了高麗朝政大權。

圖片來源:《王后傘下》
2、朱元璋賜名「朝鮮」
1392年李成桂正式即位,自開國以來就奉行著「事大主義」,他們向中國稱臣、納貢,以保全朝鮮政權的獨立,且同時能夠受到大國庇護,藉此達到「保國」的目的。不只如此,當年李成桂甚至擬定「朝鮮」和「和寧」兩個名稱,請朱元璋裁決,最後朱元璋賜「朝鮮」為其國號。

圖片來源:《王后傘下》
3、朝鮮有「小中華」之稱
因為朝鮮長期向中國納貢,治國也都貫徹著「儒家思想」,文化上會有許多相似之處,例如我們經常在韓劇中看的「用毛筆寫漢字」、「成語發音相向」等等,甚至近年來經常引發古裝劇論戰的,就是在韓劇中經常看到中國明朝的文物,都跟它有一定關聯,而朝鮮當時也因此有「小中華」之稱。

圖片來源:《衣袖紅鑲邊》
為何韓國古裝劇背景集中在「李氏朝鮮時代」?
1、李氏朝鮮延續長達500多年!
了解朝鮮開國歷史背景之後,就不難知道為何韓國古裝劇大多集中在「李氏朝鮮時代」了。大家應該都清楚中國歷史上的多數朝代都很難維持太久,而李氏朝鮮時代卻經歷了近30代君主、519年歷史,這種穩定性是非常難得的,也因此累積了朝鮮豐富的歷史文化。

圖片來源:《戀慕》
2、文獻資料保留得較完整
由於李氏朝鮮延續500多年,擁有近六個世紀的國祚,以及相對穩定的政權結構,並且它同時保留較完整的文獻資料,無論是物品、服裝、飾品、食物,還是儒家教育、毛筆、成語等等,都讓現在的編劇們得以用來翻拍成劇,或是錦上添花,成為一個新的「架空歷史故事」。

圖片來源:《紅丹心》
中韓古裝劇「共通點」1:時代考證與文化
中國古裝劇和韓國古裝劇之間的「共通點」還是不少的,在造景、服化道具上都足夠用心,會去參考那個時代背景下的服裝、首飾等等,且就算近年來韓國的古裝劇大多為「架空」,依舊會因提到歷史相關話題而有所考證,像是因朝鮮當年與明朝來往頻繁,因此以儒家治國,劇中也經常有發音相似的成語、毛筆寫漢字等等。

圖片來源:《衣袖紅鑲邊》
中韓古裝劇「共通點」2:劇情設定與角色塑造
中韓的古裝劇劇情背景,都會聚焦在「歷史上政權更迭的重要時期」,例如某個君主的權位之爭、後宮嬪妃鬥爭等等,並關注在相對混亂的時期,試圖塑造出「改變歷史」、「對抗命運」、「拯救百姓」的英雄,以角色逆襲的模式貫穿全劇,且中韓大多都傾向於描寫「富貴人物」。

圖片來源:《雲畫的月光》
中韓古裝劇「差異」1:服裝造型
中韓古裝劇雖有共通點,但也是有明顯差異的。像是中國古裝劇的造型幾乎會完全依照當時朝代,有誇張的頭飾、服裝,眉毛眼妝等妝容也會隨著不同朝代有所不同;而韓國古裝劇的服化卻不會忠於歷史的準確性,他們大多是隨著「現代審美」的不同加以變化。

圖片來源:《哲仁王后》
中韓古裝劇「差異」2:劇情關注點、人物情感表現方式
而中國古裝劇在嬪妃之間的黑暗衝突有很大著墨,而韓國古裝劇雖然也會有後宮鬥爭,但卻不會多於主角之間的浪漫愛情。中國古裝劇擅長「寄情於景」、「寄情於物」,透過周遭變化營造出「物是人非」的情懷,韓國古裝劇的情感表現則在於「人」,通過角色的情感變化來傳達給觀眾。

圖片來源:《百日的郎君》
近年來有許多韓劇剛播出不久,便因為韓國民眾認為「中國化」明顯而極力抵制,有的甚至要求停播,例如《朱蒙》、《朝鮮驅魔師》、《奇皇后》、《哲仁皇后》等等,以及近期熱播中的《王后傘下》,都被指「中國風太濃」,但其實了解過歷史背景,就能理解為何劇中會出現這麼多與中國文化重疊的地方了。
延伸閱讀:2021、2022韓星古裝/時裝對比!李世榮、朴恩斌絕美古裝扮相獲讚,這位更加適合時裝
延伸閱讀:高評價「宮鬥韓劇」推薦!《王后傘下》無冷場《紅丹心》燒腦,這部被封韓版《甄嬛傳》
延伸閱讀:日網票選古裝韓劇TOP10!《奇皇后》、《擁抱太陽的月亮》入榜,冠軍是永遠的經典!